close

ECC85 Tube Buffer - 5

個人開發的第二款Tube Buffer(真空管緩衝級), 用管為ECC85二支 (亦可使用大陸管6N1)

第一款使用的是12AU7(ECC82)一支, 12AU7與ECC85都是雙三極管, 這一款用上二支雙三極管, 是採用怎麼樣的設計呢?

一般來說, 一支雙三極管用簡單的"陰極隨耦"架構就可以支援二聲道, 多使用一支雙三極管的做法與設計理念大約有下列二種

1. 單管雙屏並聯: 降低阻抗, 增加電流輸出 (如市售的仿Jadis的JP200套件, 就是使用12AX7單管並聯, 二級放大加負回授加緩衝級, 所以使用六支12AX7)

2. 使用一級放大與一級緩衝: 如果使用"共陰極放大"加"陰極隨耦", 而把放大倍率調整為趨近於1, 效果不錯, 但訊號反相 (雖然反相, 但可以解決).

(其實我以前做過實驗, 把"緩衝級"或所謂的"前前級"的放大倍率調整為略大於1, 譬如x1.1或x1.2, 聲音相當討喜. 不要以為CD的輸出電平已相當大, "緩衝級"或"前前級"增加個10%~20%, 意義不大, 實際聆聽可以感覺對動態與音場呈現有十分正面的效果, 這與Colin前輩的CD Player輸出電平大於市售其他CD Player甚多, 以配合其"黃金1W"擴大機的做法, 理念相近)

"單管並聯""共陰極放大+陰極隨耦"架構, 我都還蠻熟悉的, 所以這次嘗試另一種不同的架構 - 恆流源.

ECC85 Tube Buffer - 2

樣品機真的是在做手工藝, 完全手工. 開孔上漆, 電路搭棚都得自己來. 搜尋好久之後, 找到適合的公版機箱, 這次試試看看"鋁原色"機箱. 原本是要把真空管與變壓器都放進機箱內(內建式). 但變壓器高還有6cm, 如此的機箱比例會過胖, 於是又改成管外露式, 連帶的變壓器也得找個變壓器殼罩起來.

從試擺管位到最後成品, 果不其然, 全鋁機箱看起來還算可以, 但整體色調單調, 稍嫌"呆", 呵呵.

ECC85 Tube Buffer - 3

術業有專攻, 美術天分個人真是缺缺, 鑑賞力或許還好, 但創造力真的缺缺. 想來想去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外蓋的顏色比較襯底座的鋁原色. 其實也試噴了好幾版 (跟兒子異想天開的噴成"藍寶基尼橘" / "法拉利紅" 與 "保時捷黃", 呵呵), 但效果都不好. 最後想到剪紙圖案來試看看, 最後選了這條中國龍圖騰. 個人覺得還算不錯看,   

ECC85 Tube Buffer - 4

這一版在開發板調音了許久, 確定聲音表現符合個人標準後, 才移植到樣品機. 在元件擺位與走線也事先模擬過, 所以這次搭棚的結果應該算整齊, 應該有及格, 呵呵. (這是Version 1.0, 關鍵補品元件與補償線路還沒加入, 商業機密保密中, )

(量產時, 應該也是要用PCB吧. 這樣一台小機器, 第一次組裝可能要5~6小時, 熟練後依樣畫葫蘆應該也要2~3小時, 真是累人呀. 用PCB與人工插件與焊接的話, 應該不用30分鐘.)

 

技術諸元如下:

高壓電源: 二極體整流 + CRC濾波

燈絲電源: 橋式整流 + 濾波 + LM7806穩壓 (TO-220封裝, 一聲道一顆, 直接鎖在機殼散熱.)

開機保護: 輸出延時 (內部尚有空間, 所以高壓緩送應該也會裝)

關於工作點與線路, 就恕在下先保留了.  

 

其實這一版的Tube Buffer的特色除了使用恆流源之外, 最大的一點是可插二種系列的雙三極管, 即

** ECC85/6N1

** ECC88/E88CC/6922/6DJ8

前幾篇文章中, 我有提到: "二支不同特性的管子, 要做到"共用", 不是不可能. 工作點一定要經過嚴密計算. 但就算是經過計算後可以共用的線路與工作點, 我想工作點為了讓二支管子都能適用, 一定會有很多"妥協",而非在最佳工作點, 所以"單純"不是沒有道理的"

關於ECC85與ECC88二管適用, 我的觀念就是如此. 二者腳位相同, 特性曲線也差不多. 直接替換不會燒機, 只是工作點隨管子變化, 聲音也絕對出的來, 甚至不難聽.

如果為了直接替換可以使用ECC85系列與ECC88系列, 我其實算過蠻不錯的工作點, 可以同時讓ECC85或ECC88都可以發出蠻好聽的聲音. 但龜毛如我者, 怎麼可以如此妥協呢? 呵呵, 我還是要"切換"的方式, 讓ECC85與ECC88都設定在最佳的工作點, 呵呵.

這麼做有甚麼好處呢?

1. 用管選擇多了很多: ECC85比較少人玩, 但我個人對ECC85的表現很滿意, 就連可直接替換的大陸管6N1, 我都覺得很超值好聽, 尤其在中低頻的Q度與延伸, 真的是難得!! (相對的, 我對5670 / 6N3就沒那麼感興趣). 而ECC88系列(即6922/6DJ8), 蠻多人使用的, 管子的取得也很方便. 不論廠牌, 這台Tube Buffer就可以使用ECC85/6N1 & ECC88/E88CC/6922/6DJ8這麼多的管子, 加上各式新管老管, 真是樂趣無窮呀!

2. 方便替換,不燒機: 為了取得二支管子的最佳工作點, 我採用"開關切換"的方式. 但如果使用者切換錯誤(譬如使用ECC85卻切換到ECC88), 不只不會燒機, 只是變換工作點, 說不定有人還會覺得更好聽也說不定.  

ECC85 Tube Buffer - 1

最後樣品機加上手工噴漆中國龍圖騰上蓋如上圖, 不難看吧, 呵呵.

在聲音表現方面, 如我所預期的, ECC85/6N1中低頻表現可以用"傑出"來形容. (ECC85又比6N1再細緻一點) 而第一版的12AU7 Tube Buffer則是音場鮮明活潑. 二者各有特色.

在Tube Buffer這個產品線, 我想這二款個性與聲音表現不同的產品, 應該是足夠了. 下一階段的作品也敬請期待. :)

 

再次謝謝瀏覽, 文中如有錯誤之處, 煩請路過前輩高手不吝指正, 謝謝!!

arrow
arrow

    真空管的雋永美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