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真的這麼巧,在2017年11月的Itzhak Perlman (帕爾曼)音樂會後很幸運的遇到林昭亮教授, 更高興林教授樂意與小兒合照, 這給小兒一個很大的鼓勵. 對於讓人仰之彌高的林教授私底下卻是如此平易近人, 真的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
關於Perlman的音樂會觀後感, 請參考"Itzhak Perlman(帕爾曼)小提琴獨奏會觀後感 - 感動不是來自於炫麗技巧, 而是對音樂的虔誠與深刻內涵"
http://greatsound168.pixnet.net/blog/post/344521951
更巧的是, 隔二天還能旁聽林教授在北藝大的小提琴大師班. 這先要感謝北藝大的范姜毅教授分享的大師班資訊, 如此難得的機會, 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呀!! (在此也感謝音樂系助教, 正當我在音樂廳外徘徊, 還不確定是否對外開放時, 遇到一位客氣的助教, 親切告知可入場旁聽, 在此感謝! 或許是為了維護大師班的品質, 這樣的活動並沒有大肆宣傳, 到場的人並不多, 約在100人左右, 絕大部分應該都是北藝大學生. 如果硬要說有一點美中不足的地方, 這樣的國際級大師在這樣適合的場地, 並以中文指導沒有隔閡. 或許應該開放給"所有台灣音樂系的學生"來旁聽. 因為真的太難得了!!)
在進入主題之前, 我強力推薦音樂迷追蹤范姜毅教授的臉書粉絲團, 范姜教授(善意提醒, 老師複姓范姜)的貼文與分享對音樂迷來說很有知識性, 更有許多音樂迷才懂得幽默, 常常讓人會心一笑. 更讓人敬重的是, 范姜教授對音樂教育十分熱心, 不管是音樂教師或樂團職缺, 與音樂術科考試或比賽等資訊都不吝分享與善意提醒, 可以感受范姜教授除了教學與演出之外, 是真心關心台灣音樂教育的.
鋼琴家, 北藝大范姜毅教授的官方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PianistFanChiang/
北藝大音樂廳非常細緻典雅, 是一個可以容納500人還配備管風琴與史坦威鋼琴的漂亮音樂廳. 音響效果非常好, 這樣中型的標準音樂廳, 對小提琴獨奏來說, 音色/殘響/動態的表現都很正面 (再細微的弱音都很清楚都很漂亮).
北藝大音樂廳於2005年3月啟用, 特別針對古典音樂設計, 舞台可容納80人編制的樂團、觀眾席500席的演奏廳. 廳內所裝設之管風琴,由德國Karl Schuke公司純手工打造, 造價近三仟萬元, 高9公尺, 音管總數達3,092支, 最長音管32公尺, 堪稱全台第三大管風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此音樂廳2005年落成, 距今已12年, 整個音樂廳不只是亮麗如新, 音響效果極佳, 整個音樂廳更是一塵不染, 可見校方維護的用心!
大師班的指導是在技巧與樂句上的精雕細琢, 配上大師當場示範與指正, 對被指導學生來說應該有如醍醐灌頂. 意義非凡. 對我這樣的音樂與音響迷來說, 實際看到大師的示範, 實際領略不同小提琴與不同技巧, 所產生細微的音色改變與樂曲表情(是喜是悲, 該柔美還是該壯闊? ...), 真的是再一次的震撼, 再一次明瞭音樂的重現有多難.
林教授的指導有幾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我相信全場我做筆記最認真,呵呵)
“在長音部份要掌握琴的共鳴度,像教堂的鐘,可以響10秒一樣。”
“弓沒有維持一定音量, 長弓就會變成漸弱”
“和聲, 不是橫向旋律的和聲, 而是直線的和聲五度練好”
“音樂的方向性: 音量的大小, 音色的變化 ....”
“樂句的處理, forte要分層漸強”
“無版奏曲目, 無樂團干擾, 獨奏者可以自由表現掌控, 尤其強弱對比, 音量小時的柔和, Forte時 ....”
“這音是死掉的,為什麼? 因為沒有抖音,且弓停了。弓是小提琴的氧氣,弓不能停,停了就沒氧氣沒呼吸了。”
(這句話的背景是發生在一個二拍的長音, 或許是因為運弓不慎, 後1/4拍時弓停了, 因為有伴奏所以樂曲還在進行, 小提琴琴音卻斷了. 林教授當場試拉了二種表現, 對被指導者而言, 真的是很深刻的提醒與示範."弓是小提琴的氧氣"這句話真是經典!!)
整場大師班, 真的很精彩. 試想, 如果是外籍老師用英文指導, 因為語言的隔閡, 其效果要打幾折呀!! 小時候學過幾年小提琴, 雖然這些細微的技巧我已經拉不出來, 但我還聽的懂重點在哪裡. 事後有點後悔沒有要小兒請假也來旁聽, 這真的是一生難得的機會呀!!
在開放學生Q&A時, 有二個問題很有趣. 一個是關於音樂家上台前的"暖身", 林教授舉例了幾個音樂家截然不同的暖身方式, 有的很安靜, 有的是狂練習. 他舉例馬友友的暖身習慣是"拉很慢的音階". 他個人喜歡"平靜", 如果他到某一個陌生的城市, 演出前找不到taxi或沒人接送他到音樂廳, 時間上不充分, 會讓他感覺不安. 在上台前的暖身, 他會平靜的練習當天的曲目.
另一個同學曾上網觀察林教授的演出影片, 發現林教授的小提琴四條弦, 所用的品牌似乎用的不一樣, 這有特別的意義嗎?
林教授回答: 一般人通常是用同品牌的一套弦, 但他這把琴目前G弦,D/A弦,與E弦使用三種不同品牌的弦. 他特別強調“因琴而異. 針對他目前這一把琴”, 他覺得這樣的搭配, 聲音是最好的。
北藝大如其名, 以藝術科系為主的頂尖大學, 位於半山坡居高臨下, 遠眺關渡平原, 校園寧靜開闊, 學生大多舉止得宜氣質佳, 真是所好大學!!
更多照片與大師班內容, 請參考北藝大關渡通訊之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pg/tnuabulletin/photos/?tab=album&album_id=539201656425388
今天的大師班,看林教授的示範與解說,對於如何用不同技巧來詮釋樂曲的表情有更深一層的體會。每個樂音形成的背後,不僅是指法弓法多變的組合,更是演奏者對樂曲的獨特詮釋。音樂真的是一門沒有極限沒有完美的藝術。因為沒有完美,才有無限的可能與獨特性呀。
一樣的伏筆, 願意把文章看到最後的人有福了, 呵呵.
您認得這位陽光笑容帥氣的小男生是誰嗎?
這您應該認得出是Perlman(帕爾曼)吧!!
以下是非常珍貴的影片連結, 是10幾歲時的林昭亮教授受Perlman指導時的影片. 影片標題是 " Perlman on how to do staccato"
才3分多鐘, 您一定要把影片看到最後, 您可以看到林昭亮教授在10幾歲時的up-bow staccato (上頓弓)有多純熟漂亮, 而影片最後Perlman講述有關Josef Gingold告訴他一段有關staccato的故事, 真的非常幽默有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1w5KdUxteg
林昭亮教授與Perlman的淵源相當深, 這段影片的標題是"帕爾曼改變了我的人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GIX5JcG7k
人生真的很奇妙, 怎麼有機會在一個星期內領略二位大師的風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