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宇非凡~余曉怡管風琴獨奏會』
管風琴, Organ, 擁有雄偉飽滿的音響效果, 音色變化多樣而豐富, 以音域寬度, 動態與能量感來說, 稱之為[樂器之王], 應該是當之無愧.
余曉怡, 於2014年贏得第一屆台灣管風琴大賽冠軍的殊榮之後, 經常受邀舉辦管風琴獨奏, 亦積極於管風琴之推廣活動, 足跡遍布國家音樂廳、屏東演藝廳、真理大學、輔仁大學、臺灣神學院等地. 今年四月與五月更相繼獲邀前往奧地利維也納聖彼得(Peterskirche Wien)大教堂與美國加州聖荷西演出. 並於八月於國家兩廳院的管風琴推廣音樂會中擔綱演出, 對於管風琴音樂推廣的熱情, 堪稱無人出其右.
今年11月, 余曉怡將於屏東與台北舉辦二場『器宇非凡~余曉怡管風琴獨奏會』
2018.11.1. (Thu) 19:30 屏東演藝廳
2018.11.10. (Sat) 14:30 真理大學大禮拜堂
余曉怡曾經於臉書發表過一段文字, 我想這是最可以說明她對管風琴音樂推廣的熱情
[每一座管風琴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便是一模一樣的音管與配置,在不同的空間所產生的音響效果也不同。這也是管風琴音樂具獨特之美的地方,結合了建築與音樂的藝術。
許多藝術家終其一生都在為追求更高層次的藝術表達而努力,是自我實現與超越自我的反覆歷程。音樂演奏是個人對文化與語言理解的呈現,需要從心底真實發出表達,就像呼吸一樣的自然。
期待自己,能持續在管風琴音樂演奏上有更深的理解與表達。]
我個人對於管風琴的了解, 一開始也是始於音響迷發燒專輯中澎拜的能量感與無敵的低頻延伸等刻板印象. 但經由余曉怡老師的公開演出片段, 也對管風琴這獨特的樂器與 Toccata (觸技曲)和 Passacaglia (帕薩卡利亞)這二種曲式有了更深一點的了解.
讓我來幫大家先複習一下這場音樂會的曲目
余曉怡這次的演出曲目中, 有由美南浸信會神學院著名的管風琴教授Albert L. TRAVIS所作曲的
Toccata on “Rejoice, Ye Pure in heart” 觸技曲—取材自詩歌《純真之心當歡欣喜悅》
余曉怡曾於2017年12月公開演出, 各位可以搶先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Vc_cYzW1I&feature=youtu.be
Toccata: 中文為“觸技曲”, 是一種通常由鍵盤樂器或撥絃樂器獨奏,具有炫技性的樂曲,其原意是要表現出對於鍵盤的「觸動」(touching),並進而展現出華麗的技巧。最早出現的觸技曲是十六世紀末年巴托多(Bartoldo)與狄魯塔(G. Diruta, 1554~1610)等人的觸技曲,此時的觸技曲大多具有和絃的風格與高度技巧的快速音群。觸技曲這音樂形式最頂峰的作品應為巴赫的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曲BWV565 (關於[觸技曲], 請參考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5562/)
余曉怡當然沒有錯過這一首管風琴最頂峰的作品, 巴赫的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曲BWV565, 就安排在開場的第一首, 讓您從音樂會的第一個音符響起就領略巴赫管風琴作品的宏偉.
我相信您一定都聽過 巴赫 BWV565 這樂曲開頭的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uq9PXbywA
J.S. Bach -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 565
Organist Hans-André Stamm, On the Trost-Organ of the Stadtkirche in Waltershausen, Germany.
關於管風琴常見的另一種曲式, Passacaglia 其原文為義大利文, 法國用法為「Passacaille」, 中文翻譯為[帕薩卡利亞或帕薩喀牙舞曲], 是巴洛克時期一種三拍子舞蹈,出現於十七世紀初期,應用頑固低音伴奏. 關於帕薩喀牙最早的記載是在1606年義大利人蒙德沙爾托(Girolano Montesardo)所寫的西班牙吉他演奏技巧譜例中,有奇亞可娜(Ciaccona)和帕薩喀牙(Passa caglio)兩種樂曲。奇亞可娜是巴利托舞曲(Balleto)之一種,帕薩喀牙是一種類似前奏;用以連接歌曲與歌曲之過門或舞蹈演出前之前奏曲,這兩種樂曲常常連接在一起演奏。 (請參考: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294196/ )
以下連結是音樂會中曲目之一的 J.S. Bach Passacaglia und Fuge c‐Moll, BWV 582 (巴赫C小調帕薩卡利亞與賦格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FMxFQrKc4
T. Koopman, Tokyo, 2008
近年來, 余曉怡以下為余曉怡於2018年在各地的重要演出資訊 十分活耀於樂壇, 積極推廣管風琴音樂,
2018/4/20余曉怡於維也納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 , Vienna )管風琴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N4vgGoOusY&t=86s
聖彼得教堂( Peterskirche Wien)位於維也納最熱鬧的格拉本大街旁。它的歷史可回朔到9世紀查理大帝時期,是維也納第二古老的教堂。其後,在西元1701年歷經30年漫長的修建完成。中央的綠色大拱頂是仿造聖城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建造的,是全奧地利第一座圓頂教堂。
2018/5/25 余曉怡於美國加州聖荷西St. Joseph教堂管風琴演奏。
2018/8/6 余曉怡於國家兩廳院管風琴推廣音樂會, 擔綱管風琴演奏。
2018/8/18 余曉怡與小號演奏家陳長伯 (NSO小號副首席)於台北市懷寧浸信會演出, 並以艋舺基督長老教會為錄音室, 於九月發行專輯CD (作曲家李宜樺專輯編曲)。
最最重要的音樂會演出資訊
■ 購票連結: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_mob/application/MOB1040.aspx?ProductID=hsobWfDDQ3Q7YG5k21bLWg
■ 演出者:管風琴/余曉怡
■ 曲目:
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
D 小調觸技與賦格曲
Toccata und Fuge d‐Moll, BWV 565
耶穌, 世人仰望的喜悅
Jesus bleibet meine Freude (arr. Maurice Duruflé from Cantata, BWV 147)
C 小調帕薩卡利亞與賦格曲
Passacaglia und Fuge c‐Moll, BWV 582
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1847)
C 小調前奏與賦格曲
Praeludium und Fuge c‐Moll, Op. 37 n. 1
法朗克 César FRANCK (1822‐1890)
A 小調第三號管風琴聖詠曲
Chorale n° 3 en la mineur, FWV 40
特拉維斯 Albert L. TRAVIS (1940‐)
觸技曲—取材自詩歌《純真之心當歡欣喜悅》
Toccata on “Rejoice, Ye Pure in heart”
柯曉玄 (1983‐)
為管風琴所作「台灣民謠幻想曲」【委託創作・首演】
吉爾曼 Alexandre GUILMANT (1837‐1911)
D 小調第一號管風琴奏鳴曲終曲樂章
Finale mouvement from Sonate Nr. 1 pour orgue, Op. 42
最重要的是9/16前購票, 有早鳥七折優惠, 這樣一場難得的管風琴獨奏會, 您怎麼可以錯過呢??